涂前的求学生涯是很顺风顺水的,高中毕业时他以全优成绩免试推荐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在大学,涂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也是名列前茅,更突出的是他在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中也是活跃得很,除了担任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他还是学院文学社的社长,读书论坛、爱心募捐、以诗会友等活动,他是主要的组织者,征文大赛、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他频频获奖。可以说,涂前真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
大学毕业时,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在众多的求职学生中一眼就相中了涂前,请他担任企宣一职。刚参加工作时,风华正茂的他整天激情饱满,任劳任怨。由于部门人员少、工作重,领导讲话、工作总结汇报……一大堆材料需要他撰写,除此之外还要完成领导交代的各种任务,包括跑腿打杂、安排吃饭、跟班出差服务等。很多时候,其他部门的同事都下班了,他还在办公室埋头加班,有时候周末还得带着工作回家,熬夜写材料。
涂前的工作态度和业绩是很不错的,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本来他以为自己迟早可以得到提升,尤其是部门主任调走后,涂前暗地里认为这个位子应该就是自己的了。没想到集团人事变动,空降了一名新主任,涂前还是跟以前一样打杂。这件事情对他打击很大。逐渐地,涂前不再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因为消极拖拉被领导批评几句,刚开始他还觉得有些内疚,但一想到自己的处境,干好干坏一个样,他就没有一点激情,后来领导批评多了,他也不解释不反驳,总之觉得无所谓了。看他这个样子,亲朋好友劝他跳槽,换个环境重新开始,但他想到公司效益稳定,待遇不错,一直犹豫。后来,当发现曾经的同事跳槽后也不见有更好的发展,就彻底死了心,继续混着。
转眼工作5年多了,涂前觉得自己对于工作已没有了任何的奢望。他经常自嘲自己就是个“橡皮人”,对新生事物懒得接受,对批评表扬都无所谓,既没有耻辱感也没有荣誉感,一句话:麻木。
现在,涂前每天机械地上下班,说不上什么追求,也没什么目标。
「心灵导航」
公认的对职场“橡皮人”的定义是: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
显然,职场“橡皮人”其主要特点是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付。
曾经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涂前是被职场潜规则同化了,职场中普遍的现象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拼命干,一方面显得另类,另一方面人家都会认为你急着表现想提拔,落了个名声最后又上不去的话,就“杯具”了。几年的工作经历和遭遇让年轻的涂前深深感到“现实社会,潜规则横行,认真做人和做事的人反倒难堪。”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一定的行为背面隐藏着对应的行为目的。当一个人不能通过正当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就会用不当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当他尽了一切努力仍然无法达到目的时,他就会用最后一招自暴自弃来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涂前之所以成为“橡皮人”,原因正在于此。
涂前原本认为自己能力出众,前景光明,有很好的工作动力。但人算不如天算,空降了一位主任,这使得他的职业理想瞬间破灭。涂前看不到前景和未来,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尔虞我诈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体验疏离感和压迫感,他逐渐变得麻木以适应环境。
「心灵处方」
在追求目标丧失以后,涂采取了消极的抵抗方式来应付,不知不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职场“橡皮人”。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成为“橡皮人”的风险巨大,如果涂前调整不及时的话,很可能会导致领导不满,丢掉工作。为此,建议涂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在认知上能正确积极看待 成为“橡皮人”其实就是意味着职业枯竭期的到来,也是提醒他重新思索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当他把职业枯竭期当成对未来的一种督促,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找到工作中的兴趣点 除了自我检讨和反省以及积极调整心态,去学习、培训、或者给自己放个长假,都是改变“橡皮”状态有效途径。而为自己找到工作中的兴趣点,不失为一个轻便的解决之道。
重新规划职业生涯 职业发展遇到瓶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结合自己的兴趣和长处定位职业,比如是选择继续在职场还是自主创业等等。其实涂前已经有了长达5年时间的企宣工作经验,虽然曾经有同事跳槽后境遇不佳,但是每个人的发展机遇和际遇都不一样,希望他对自己加强信心,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选择。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 涂前还很年轻,今后还会有机会,不管是跳槽或者是继续待在公司,都建议他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下定决心,设定目标。目标可分为短期与长期目标,但切忌期望过高。
宣泄不良情绪 在职场工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寻找多种不良情绪的宣泄途径,比如跟家人、朋友倾诉,有时也可以跟同事、领导交流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积极培养生活乐趣,分散对工作的焦虑和不满。如果经过调节,仍然不能走出困境,不妨向专业心理机构寻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