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来职场报到了!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00多万,其中绝大部分是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毕业生。就在这个夏天,早已声名大噪的“90后”,离开了校园步入社会。
关于“90后”职场新人,网上流行一个段子:“70后”是加班狂,“80 后”拒绝加班,“90后”拒绝上班;“70后”吃饭愿坐在老板身边,“80后”不愿坐老板身边,“90后”认为自己是老板……众说纷纭中,“90后”职场新人“像雾像雨又像风”,究竟何谓其“庐山真面目”。
职场专家扫描“90后”职场新人众生相
自我“爆棚”
冉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总监,不久前,他下属的策划部门招进了一批“90后”,试用了1个多月,感觉真是有惊有喜。
冉鹏觉得,“90后”创意爆棚,在这一方面的能力比很多前辈都要强,这正是广告公司所需要的新鲜血液。只是,有时候“90后”个性非常张扬,举手投足能令“举座皆惊”,有的行为甚至堪称为奇葩。
通常,公司每周都会有一次创意交流会,会上意见、想法最多的就是“90后”,在上司肯定他们创意时,他们很享受;可是只要提点意见,他们往往就会反驳到底。至于部门聚餐的时候,“90后”会旁若无人地点上一桌自己喜欢的豪菜,弄得那群职场老妖精直滴冷汗。
最令冉鹏惊异的是,前两天,策划部经理对一个“90后”的文案做了一些修改,不料“90后”发现后立刻找经理 理论,吓到了当时在场的客户。而经理批评他的时候,这位“90后”大义凛然地甩出一封准备好的辞职信,令人哭笑不得。很多时候,“90后”说辞就辞,甚至连办公桌都不收拾就消失无踪,剩下的烂摊子让人收拾。
自信又脆弱
“90后”小古进入了一家文化出版公司做设计,刚刚上手就得到了上司的认可,觉得他见识广博,思维开阔,设计的封面有灵气。可是,前几天,一本由小古设计的财经类书籍客户觉得有些孩子气,上司要求小古修改,但小古拒绝修改,还固执己见地争辩。上司只好换人设计,小古非常不开心,次日打电话称病重要休病假。而此时正值忙碌之季,本来人手不够,一时间工作非常被动。
爱“闲”爱“钱”
“70后”没找到工作会焦虑;“80后”找工作“骑驴找马”;“90后”则是从不将就。而工作最看重的要素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70后”多数回答“薪水待遇”,“80后”则选择“发展前景”,“90后”对工作的要求是要钱更要有闲,如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他们宁愿多点闲,少点钱。
在日前举行的一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记者遇到了许多正在实习的“90后”“准员工”。问及找工作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许多“90后”给出的首选项是假期,然后是待遇。至于印象中的公司知名度、职业发展、学习机会、公司环境等等选项均位列其后。
专家建议
换位思考培养“心理弹性”
职场专家表示,“90后”有个性有想法,这很好,但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做法会不会影响到他人,会不会给团队带来更好的效益。学会换位思考是第一步。其次,要培养责任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对他人负责,得到他人的认可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和负责。第三,学会体谅,融入团队。这也是在换位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只有自己被团队接纳和认可,才不会在职场上孤注一掷,被团队抛弃。第四,学会调整情绪和控制自我,如果自己得不到上司或他人认可,一定要从根本找原因,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技巧,而不是一味的辩驳,这样不但对自己不利也不利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最后,一定要有职业规划,并向目标循序渐进,明白自己要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可以实现目标,在其中获得什么样的经验技巧,以及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帮助等等;用心向前辈请教。
需要提醒的是,相对而言,“90后”的成长环境非常优越,家庭、学校都偏向于赏识教育,在“90后”成长过程中听到的“好话” 特别多,而遇到批评指正往往难以承受。因此,“90后”融入社会后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释放压力。面对压力,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可因为逆境而心事重重,要培养自己的“心理弹性”。
作为“90后”新人的管理者,应注意培养“90后”的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明确建立良好的工作流程和项目负责管理机制。在管理机制中明确项目是对谁负责(是团队伙伴还是客户),达到怎样的目的(以诉求对象为准还是以设计者成品为准),产生内部矛盾时的处理办法以及奖惩办法都要一一明确。培养员工遵守管理办法的习惯,而不是遇到问题时临时 “抱佛脚”换项目负责人,这样难免会让“90后”产生抵触情绪。而在工作的分工上,最好更多的安排“90后”新人去做与“90后”市场有关的事,“90 后”更了解“90后”,这样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在管理机制上进行完善,并注意培养员工团队合作精神和情绪控制办法,那么“90后”的优势更容易释放。